工厂方法模式与策略模式的应用场景的区别是什么啊

很多地方就是这么说的
它们的用途不一样。工厂模式是创建型模式,它的作用是创建对象。策略模式是行为型模式,作用是在许多行为中选择一种行为,关注的是行为的多样性。

但是如果对于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来说,怎么才能分得清什么创造与行为的区别啊……看网上的例子也是经常模糊不清,总感觉两者可以替代一样%……

工厂方法模式在Spring底层被广泛的使用,比如 FactoryBean接口,这个接口中getObject()方法返回真正的Bean实例。
工厂可以理解为创建 Java 实例的一个工具类,本质也是 new 只是这个 new 的操作统一有一个类去负责,好处就是开发者不用关系底层怎么组织依赖的。
策略模式在 JVM 的常量池中运用比较广泛,它对解析不同的 Java 变量类型时,走不同的流程,类似 switch 分支,只不过每个分支被抽象成一个策略类了。

单独学习或者讲设计模式效果不太好,最好是结合已经存在或者运用设计模式的框架源码来理解模式的好处。

工厂模式用来构造对象,策略模式适合代码的逻辑确定,具体某个算法不确定,传入不同的策略实现类。
两者还可以组合使用。
比如工厂模板读取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初始化策略类,传给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