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模拟1000次投掷一枚均匀硬币的实验结果,对于i=1,2…10,及i=50,100,分别写出前10i次各个结果出现的频率。观察频率随实验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并写出上述任务的R语言代码程序

用计算机模拟1000次投掷一枚均匀硬币的实验结果,对于i=1,2…10,及i=50,100,分别写出前10i次各个结果出现的频率。观察频率随实验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并写出上述任务的R语言代码程序

看一下这个,记得采纳哦


# 设定实验次数  
n_experiments <- 1000  
  
# 用于保存结果的向量  
results <- numeric(n_experiments)  
  
# 进行模拟实验  
set.seed(123) # 为了结果的可重复性  
for (i in 1:n_experiments) {  
  results[i] <- rbinom(1, size = 1, prob = 0.5) # rbinom模拟二项分布,这里模拟投掷硬币  
}  
  
# 计算前10次实验,100次实验,500次实验,1000次实验的频率  
n_groups <- c(10, 100, 500, 1000)  
frequencies <- numeric(length(n_groups))  
  
for (i in 1:length(n_groups)) {  
  frequencies[i] <- sum(results[1:n_groups[i]]) / n_groups[i] # 计算频率  
}  
  
# 输出结果  
print(frequencies)

【以下回答由 GPT 生成】

问题很清晰,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方案:

首先,你可以使用R语言的代码来模拟硬币投掷实验,并分析频率随实验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 定义模拟投掷硬币的函数
flip_coin <- function() {
  result <- sample(c("正面", "反面"), 1)  # 在"正面"和"反面"中随机抽取一个结果
  return(result)
}

# 定义模拟实验函数
simulate_experiment <- function(num_flips) {
  results <- c()  # 存储每次投掷的结果
  frequencies <- list()  # 存储每个结果出现的频率

  for (i in 1:num_flips) {
    flip <- flip_coin()  # 投掷硬币
    results <- c(results, flip)  # 将结果添加到结果列表中

    # 计算每个结果的频率
    for (j in unique(results)) {
      frequencies[[j]] <- length(results[results == j]) / length(results)
    }
  }

  return(frequencies)
}

# 设置实验次数
num_experiments <- 1000

# 进行1000次实验,并输出结果
for (i in c(1:10, 50, 100)) {
  frequencies <- simulate_experiment(10 * i)
  print(paste("在", 10 * i, "次投掷中:", frequencies))
}

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两个函数flip_coinsimulate_experimentflip_coin函数用于模拟硬币的投掷,即随机从"正面"和"反面"中选取一个结果。simulate_experiment函数用于模拟实验,它接受一个参数num_flips表示投掷的次数,然后进行num_flips次的投掷实验,并计算每个结果的频率。实验的结果保存在frequencies中,并最终返回。

在主程序中,我们设置了实验的总次数num_experiments为1000次。然后使用一个循环for (i in c(1:10, 50, 100))来分别进行10、20、...、100次实验,并输出结果。

你可以根据需要修改num_experiments和循环中的实验次数来进行不同的实验并分析结果。希望这个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相关推荐】



如果你已经解决了该问题, 非常希望你能够分享一下解决方案, 写成博客, 将相关链接放在评论区, 以帮助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