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需要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
在遥感影像(tiff格式)中选择了数个点
并提取了每一个点的实测生物量和遥感影像信息,将这些数据保存为了csv格式
目前已经利用这些数据,根据caret包建立了以遥感信息(b1、b2、b3……)为自变量,X.C_Storage为因变量的GBM,RF等几个回归模型,见图。
#Bootstrap法抽样建立训练集
set.seed(1234)
dat_trap <- createResample(dat3$X.C_storage,times = 30, list = F)
dat_boot <- dat3[dat_trap, ]#将抽样结果同原数据合并
inTraining <- createDataPartition(dat_boot$X.C_storage, p = .8, list = FALSE)#0.8分层抽样法
training <- dat_boot[ inTraining,]
testing <- dat_boot[-inTraining,]
#划分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GBM
fitControl = trainControl(method = "repeatedcv",
number = 10,
repeats = 10,
returnResamp = "all")#重复10次的10折交叉检验
gbmGrid = expand.grid(interaction.depth = c(1, 3, 5),
n.trees = (1:20)*15,
shrinkage = 0.1,
n.minobsinnode = 20)
set.seed(123)
gbmFit1 <- train(X.C_storage ~ ., data = training,
method = "gbm",
trControl = fitControl,
tuneGrid = gbmGrid,
verbose = FALSE)
plot(gbmFit1, metric = "RMSE")#可设置为"RMSE"或"Rsquared"#或"MAE"
gbmFit1
gbmPre <- predict(gbmFit1, newdata = testing)
但不知道该怎样将整幅遥感影像,即多个tiff格式的数据输入已经建好的模型中,从而获得整幅遥感影像的生物量数据?
即该如何将tiff格式数据作为因变量,输入R语言已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中,得到结果同样为空间tiff格式的数据?
目标结果,见图
该回答引用于gpt与OKX安生共同编写:
如果你已经使用 R 语言中的 caret 包,建立了 GBM、RF 等机器学习模型,并通过 csv 格式的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测试,那么你可以尝试以下步骤将 tiff 格式数据作为因变量输入到已建立的模型中,并得到空间 tiff 格式的结果数据:
对整幅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首先需要对整幅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可以被 R 读取并处理的格式。可以使用一些开源软件如 GDAL、QGIS 等,将遥感影像转换为 GeoTIFF 格式或类似格式。
将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读入 R 中:使用 R 语言中的 GDAL 或 Raster 包,可以将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读入 R 语言中。
提取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已经建立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取遥感影像的特征(如 b1、b2、b3 等)作为自变量。
利用已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将提取出的遥感影像特征作为自变量,利用已建立好的模型进行预测,以获得遥感影像的生物量数据。
输出空间 tiff 格式结果数据:最后,将预测结果保存为空间 tiff 格式的数据。可以使用 R 语言中的 GDAL 或 Raster 包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预测都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并且对数据质量、特征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仔细考虑数据质量和特征选择等问题,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为了将整幅遥感影像作为因变量输入到机器学习模型中,您需要将遥感影像转换为numpy数组,然后将其作为输入数据传递给模型。您可以使用像rasterio这样的库来读取tiff文件并将其转换为numpy数组。以下是一个读取tiff文件并将其转换为numpy数组的示例:
import rasterio
import numpy as np
# Open the tiff file
with rasterio.open('path/to/tiff/file.tif') as src:
# Read the tiff file as a numpy array
tiff_array = src.read()
# Reshape the numpy array to have a single dimension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dependent_variable = np.reshape(tiff_array, (tiff_array.shape[0], -1)).T
# Us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s input to your machine learning model
在这个例子中,path/to/tiff/file.tif是您要读取的tiff文件的路径。一旦您将tiff文件转换为numpy数组,您可以将其作为输入数据传递给您的机器学习模型。
要将模型的输出转换回tiff文件,您可以使用rasterio库创建一个新的tiff文件,并将模型的输出写入该文件。以下是一个将模型输出写入tiff文件的示例:
```python
import rasterio
# Open the input tiff file
with rasterio.open('path/to/input.tiff') as src:
# Create a new tiff file with the same spatial metadata as the input tiff file
profile = src.profile
with rasterio.open('path/to/output.tiff', 'w', **profile) as dst:
# Write the output of the model to the new tiff file
dst.write(output_array, 1)
```在这个例子中,output_array是您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出作为numpy数组。您需要将'path/to/input.tiff'和'path/to/output.tiff'替换为实际的输入和输出tiff文件的路径。
以下答案由GPT-3.5大模型与博主波罗歌共同编写:
首先需要读取整幅遥感影像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一个数据框(data frame),以便将其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已经建立好的机器学习模型中。
读取tiff格式的遥感影像数据通常可以使用raster包,代码如下:
library(raster)
# 读取tiff格式遥感影像数据
r <- raster("path/to/raster/file.tif")
# 将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数据框(data frame)
df <- as.data.frame(r, xy=T)
接着,需要对提取的遥感信息进行预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模型可用的数据。
# 对遥感信息进行预处理
df$b1 <- as.numeric(df$b1) # 将b1列数据类型转换为数值型
df$b2 <- as.numeric(df$b2) # 将b2列数据类型转换为数值型
df$b3 <- as.numeric(df$b3) # 将b3列数据类型转换为数值型
...
然后,使用建立好的回归模型(例如GBM,RF等)对所提取的遥感信息进行预测,代码示例如下:
# 利用GBM模型对遥感信息进行预测
gbmPred <- predict(gbmFit1, newdata = df)
最后,将预测值写入tiff格式文件中,代码示例如下:
# 创建一个与遥感影像数据r一样的空白raster对象
r_pred <- raster(r)
# 将预测值写入r_pred中
values(r_pred) <- gbmPred
# 将r_pred保存为tiff格式文件
writeRaster(r_pred, "path/to/save/prediction.tif", format="GTiff")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流程示例,实际操作中需要进一步根据数据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处理,例如从tiff格式的多波段影像数据中提取指定波段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去除空值等。同时,还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和验证,以获得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如果我的回答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
要将整幅遥感影像作为输入变量,可以考虑将其转换为一个大的数据框,其中每行代表一个像元,每列代表一个遥感波段或其他相关的信息,如坐标等等。这样就可以将该数据框输入到已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中进行预测。
可以使用R中的raster包来读取和处理遥感影像数据。首先,使用raster包中的stack函数将多个tiff格式的遥感波段数据合并成一个遥感影像对象。然后,使用rasterToPoints函数将遥感影像转换为一个数据框,其中每行代表一个像元,每列代表一个遥感波段或其他相关信息。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library(raster)
# 读取遥感影像
r <- stack("band1.tif", "band2.tif", "band3.tif", "band4.tif")
# 将遥感影像转换为数据框
df <- rasterToPoints(r)
head(df)
# 在数据框中添加其他信息
df$coord_x <- df$x
df$coord_y <- df$y
# 预测因变量
gbmPre <- predict(gbmFit1, newdata = df)
# 将预测结果转换为遥感影像
result <- raster(r)
result[] <- gbmPre
writeRaster(result, "predicted.tif", format = "GTiff", overwrite = TRUE)
注意,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保数据框中的列名与模型中的自变量列名一致。另外,预测结果也需要将其转换为遥感影像,以便于后续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基于new Bing的精确模式的回答:
如果您想将tiff格式数据作为因变量输入到已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中,并得到空间tiff格式的结果数据,您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对整幅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首先需要对整幅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将其转换为可以被 R 读取并处理的格式。可以使用一些开源软件如 GDAL、QGIS 等,将遥感影像转换为 GeoTIFF 格式或类似格式。
将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读入 R 中:使用 R 语言中的 GDAL 或 Raster 包,可以将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读入 R 语言中。
提取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已经建立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取遥感影像的特征(如 b1、b2、b3 等)作为自变量。
利用已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将提取出的遥感影像特征作为自变量,利用已建立好的模型进行预测,以获得遥感影像的生物量数据。
输出空间 tiff 格式结果数据:最后,将预测结果保存为空间 tiff 格式的数据。可以使用 R 语言中的 GDAL 或 Raster 包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预测都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并且对数据质量、特征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仔细考虑数据质量和特征选择等问题,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