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求最小公倍数问题

L=[3,5,10]
L.sort()
m=L[-1]
n=len(L)
for i in L[:n-1]:
for p in range(m, m*i+1):
if p % m == 0 and p % i == 0:
x = p
break
print(x)

L.sort(reverse = True)
a = L[0]
for b in L[1:]:
for x in range(a, a * b +1 ):
if x % a ==0 and x % b == 0:
a = x
break
print(a)

这两段代码都是求最小公倍数的,为什么第二段可以,第一段不行呢?第一段得出的答案是10,为什么呢?

上下两段代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有list的顺序不一样
那你想办法把变量也统一了,就很容易能看出来到底逻辑上哪里不一样了
上面代码是x=p
下面代码是a=x
你仔细看上面的x和下面的a对应的实体是一样的吗
x=p改为m=p,print(x)改为print(m)
-=-=-=
求最小公倍数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先求最大公约数,然后两数相乘除以最大公约数,就是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约数用辗转相除法是最效率的
多个数求最小公倍数,先求前n-1项的最小公倍数,得数再跟第n项求最小公倍数,一个循环就搞定了

把代码格式搞好了再提问

因为你的第一种是逐位拿出来和最后一位比较的,找到这两位的最小公倍存为x,但你的x用在了哪里呢?
你把x=p改成m=p,其实不就是第二种方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