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2.5 声明式事务的拦截器何时注入

各位牛人,本人在使用spring2.5 声明式事务的时候(coc风格 面配置) 有个问题不能理解,查源代码又没有个头绪,冒昧讲讲我的理解,也是我的疑问。
spring容器在启动的时候根据applicationContext.xml下指定的bean加载路径 扫描加载该路径下所有的类,然后通过反射判断该类是否需要注册并实例化到容器...其他省略,判断该类是否含有事务注释,如果含有事务注释,则通过代理生成该类的代理实例并注册事务拦截接口? 还是所有类都是动态生成的代理类?
问题补充

cloud21 写道
拦截器 还是很好用的吧。

好用是好用,何时注入的呢?

[color=indigo]1,在声明式事务里,涉及到让事务管理的bean,基本上都是通过aop生成动态代理类的。
2,applicationContext的容器启动阶段和bean的实例化阶段是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启动的时候就进行bean的实例化,spring中有个beanpostprocess这个处理接口,bean在实例化的时候会遍历下beanpostprocess的实现接口,在beanpostprocess的实现类里有相关的判断,例如可以是,如果某些类实现了某些factorybean或者是某些特定的beanfactory的实现类,我就让bean的实例化走另一条路,不按正常实例化进行(如:通过动态代理或者cglib生成代理对象之类的)。拦截器就是这个原理。《spring揭秘》这本书挺好的,研究的很深入,有空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color]

拦截器 还是很好用的吧。

Spring给开发者提供的一个红利就是让开发者者,专注于业务的开发。像你说的Spring的事务,可以被抽象成一个切面。
这个切面何时,以何种方式织入到你的业务方法中去,需要你自己去定义,当然在spring中可以再xml文件或者注解里去写。
当你通过 beanfactory去获取一个对象的时候,他会通过proxyfactorybean根据你的配置文件,生产一个满足你的需要的对象,当然这些对象已经被织入了事物的切面。然后返回给你一个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 所有类都是动态生成的代理类,像刚刚说的那种情况就产生了代理. 也有不需要织入事务的时候,都是依照你的配置文件来的。

spring2.5的配置文件时简化了一些开发量,但是也有可能让人一下看不明白。1.X版本的配置文件中就可以看得很明白。

如果含有事务注释,则通过代理生成该类的代理实例并注册事务拦截接口,

不是所有类都是动态生成的代理类,没有应用aop的bean就不是代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