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递归没看懂逻辑,谁能帮忙每一行备注吗?要跟小学生讲的,怎么样才能讲清楚呢?
1 #include<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int a[10001];
4 int f(int n,int m)
5 {
6 if(m==0||m-a[n]==0)return 1;
7 if(n==1&&m-a[n]!=0)return 0;
8 else return f(n-1,m)+f(n-1,m-a[n]);
9 }
10 int main()
11 {
12 int n,m;
13 cin>>n;
14 for(int i=1;i<=n;i++)
15 {
16 cin>>a[i];
17 }
18 cin>>m;
19 if(f(n,m)==1)
20 cout<<"yes";
21 else cout<<"no";
22 return 0;
23 }
引用 皆我百晓生 小程序回复内容作答:
这段代码是用来判断一个数组中是否存在一组数的和等于给定的数m。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递归来解决。
请注意,由于是要向小学生讲解,我们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还需要提供讲解每一行代码的注释。以下是对每一行代码的注释解释:
#include<iostream>
:包含输入输出流库,方便获取用户的输入和输出结果。using namespace std;
:使用命名空间std,省去每次使用标准库函数时都要加上std::的麻烦。int a[10001];
:定义一个数组a,用来存储给定的数。int f(int n,int m)
:定义一个递归函数,用来判断给定的数是否存在一组数的和等于m。if(m==0||m-a[n]==0)return 1;
:如果m等于0或者m减去当前数组元素等于0,则返回1,也就是找到了一组数的和等于m。if(n==1&&m-a[n]!=0)return 0;
:如果n等于1且m减去当前数组元素不等于0,则返回0,也就是没有找到一组数的和等于m。else return f(n-1,m)+f(n-1,m-a[n]);
:递归调用f函数,分别传入n-1和m的值,同时还要传入n对应的数组元素a[n](表示将a[n]包含进来)和不包含a[n]。将两个结果相加,表示包含a[n]和不包含a[n]这两种情况的结果。int main()
:主函数,程序入口。int n,m;
:定义两个整数变量n和m,用来存储输入的数组大小和给定的数。cin>>n;
:从标准输入中获取数组大小n的值。for(int i=1;i<=n;i++)
:循环n次,用来获取数组a的各个元素的值。cin>>a[i];
:从标准输入中获取数组a的第i个元素的值。cin>>m;
:从标准输入中获取给定的数m的值。if(f(n,m)==1) cout<<"yes"; else cout<<"no";
:调用f函数判断给定的数是否存在一组数的和等于m,如果返回值为1,则输出"yes",否则输出"no"。return 0;
:返回0,表示程序正常结束。【以下回答由 GPT 生成】
这段代码是使用递归逻辑来判断给定的数组 a
中是否存在一组数的和等于指定的数字 m
。下面是对每一行代码的解释和备注: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10001];
int f(int n, int m) {
// 如果 m 等于 0 或者 m 减去 a[n] 等于 0,返回 1
if(m==0 || m-a[n]==0)
return 1;
// 如果 n 等于 1 并且 m 减去 a[n] 不等于 0,返回 0
if(n==1 && m-a[n]!=0)
return 0;
// 否则,递归调用 f 函数,并将结果相加
else
return f(n-1,m)+f(n-1,m-a[n]);
}
int main() {
int n,m;
cin>>n;
for(int i=1;i<=n;i++) {
cin>>a[i];
}
cin>>m;
// 如果调用 f 函数返回值等于 1,输出 "yes",否则输出 "no"
if(f(n,m)==1)
cout<<"yes";
else
cout<<"no";
return 0;
}
解释: 1. 首先,代码定义了一个全局变量 a
,用于存储输入的数组。虽然不是最优的实现方式,但为了简化代码,我们暂时使用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来修改。 2. f
函数是一个递归函数,用于判断给定的数组是否存在一组数的和等于指定的数字。它接受两个参数:n
表示当前可选择的数的范围(即数组的下标),m
表示要达到的目标和。 3. 在 f
函数中,有三个条件判断语句: - 如果 m
等于 0 或者 m
减去 a[n]
等于 0,则说明找到了一组数的和等于目标和,返回 1。 - 如果 n
等于 1 并且 m
减去 a[n]
不等于 0,则说明只剩下最后一个数了,但是该数无法满足目标和,返回 0。 - 否则,递归调用 f
函数来尝试包含和不包含当前数 a[n]
的两种情况,并将结果相加。 4. 在 main
函数中,首先从标准输入中读取一个整数 n
,表示数组的长度。 5. 然后使用一个循环,从标准输入读取 n
个整数,将其存储到数组 a
中。 6. 最后,从标准输入读取一个整数 m
,表示目标和。 7. 调用 f
函数来判断是否存在一组数的和等于目标和,并根据返回值输出结果。 8. 程序结束。
对于向小学生讲解递归逻辑,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先以简单的例子来引入递归的概念,比如让小学生计算阶乘或者斐波那契数列,然后用图示或者实际操作演示递归的过程,让他们能够理解函数的调用和返回的概念。 - 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数字示例和图示来演示递归调用的过程,让小学生能够理解每次调用函数时数组范围的变化和目标和的变化。可以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练习,让他们自己画出调用栈和计算过程。 - 可以使用一些趣味的游戏或者故事情节来引入递归的概念,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递归的过程和逻辑,更容易理解。
尽管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示例和图示,但是以上是一些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递归逻辑的方法。
【相关推荐】
“给定一个小点的输入,完整单步跟踪(同时按Alt+7键查看Call Stack里面从上到下列出的对应从里层到外层的函数调用历史)一遍。”是理解递归函数工作原理的不二法门!
递归函数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退出条件
·参数有哪些
·返回值是什么
·局部变量有哪些
·全局变量有哪些
·何时输出
·会不会导致堆栈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