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门的实现过程中
# coding: utf-8
import numpy as np
def AND(x1, x2):
x = np.array([x1, x2])
w = np.array([0.5, 0.5])
b = -0.7
tmp = np.sum(w*x) + b
if tmp <= 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xs in [(0, 0), (1, 0), (0, 1), (1, 1)]:
y = AND(xs[0], xs[1])
print(str(xs) + " -> " + str(y))
这一串是什么意思呢,书上没有,我也没太搞懂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xs in [(0, 0), (1, 0), (0, 1), (1, 1)]:
y = AND(xs[0], xs[1])
print(str(xs) + " -> " + str(y))
该回答引用GPTᴼᴾᴱᴺᴬᴵ
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如果当前文件是被当做主程序运行的,则执行以下代码:
对于列表[(0, 0), (1, 0), (0, 1), (1, 1)]中的每个元素xs,调用函数AND(xs[0], xs[1]),并将结果赋值给y。
将xs和y以特定的格式打印出来,其中+号用于连接字符串。
所以程序的输出是:
(0, 0) -> 0
(1, 0) -> 0
(0, 1) -> 0
(1, 1) -> 1
这个程序是实现了与门,它只有在x1和x2都为1时输出1,否则输出0。
参考GPT和自己的思路:
这段代码是在使用 python 语言实现一个与门(and gate)的功能。其中,numpy 库被导入并用来进行科学计算。实现过程中,定义了一个名为 AND 的函数,它的作用是根据输入的两个二进制数(0 或 1),返回它们的与运算结果(也是 0 或 1)。在 if __name__ == '__main__' 这个条件语句中,循环执行了四次,每次传入不同的输入值,并将最终结果输出。这是一种 Python 中常用的测试方式,当这个代码文件被直接运行时,才会执行 if 语句块中的代码,但当作为模块被其他程序引用时,if 语句块中的代码不会执行。这样做可以方便地检测代码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参考GPT和自己的思路:
这段代码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测试代码,它用于测试之前定义的AND
函数是否能够正确地实现与门的功能。具体来说,它定义了一个包含四组输入(0, 0)
,(1, 0)
,(0, 1)
,(1, 1)
的测试集,然后依次对每组输入调用AND
函数计算输出,并将输入和输出打印出来展示。if __name__ == '\_\_main\_\_'
语句是Python中的一种惯用语法,用于判断当前脚本是否被当作主程序执行,以区分当前脚本作为主程序和作为模块被其他程序导入后被执行两种情况。如果当前脚本被当作主程序执行,则执行其中包含的测试代码;否则不执行测试代码,只将当前脚本中定义的函数和类等内容导入到其他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