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是跨链隐私保护,导师突然提问了这个问题,让我系统性的总结下来。总结不出来啊。
1️⃣区块链隐私保护
1、区块链转账中的隐私保护:比如比特币中的交易记录是公开的,虽然其中的交易地址是匿名的,但是,比特币采用了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UTXO)的账户管理模型,使得转账人和收款人的关系是绑定在一起。一个用户的所有转账记录形成了一个有向无环图。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敌手获取能够关联比特币上面的地址和现实生活中的id,以此知道该用户的所有转账交易记录。总结起来就是,现有的比特币交易记录泄露了用户隐私。
2、智能合约中的隐私保护:第一个支持智能合约区块链平台是Ethereum,其中的智能合约是运行在链上的程序/代码,具有图灵完备性,但是,它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知道其智能合约的输入,计算过程和输出。
3、函数隐私保护:在某一些应用中,不同的函数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统计癌症的函数,统计肺炎的函数。因此,调用不同的函数或许会暴露调用者的隐私,比如在医疗应用中。我们或许希望敌手无法区分用户当前调用的函数和其它任意一个函数。2️⃣跨链隐私保护
跨链隐私:区块链的生态并非只是一条单一的链,而是由无数不同的链所构成。这些链在进行交互时需要执行跨链操作,这里便主要涉及了跨链数据以及相关地址的保护。由于不同链之间的差异性,跨链时往往也是区块链隐私保护最为脆弱之时,黑客通常会通过监听节点,截取跨链数据获取敏感的隐私信息。针对这类情况,主要是利用 ZKP、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来解决问题。
如有帮助,还请采纳!谢谢!
我来乱说一通,
区块链隐私保护是自己内部的算法,各自为政。跨链是不同的区块链之间,需要统一算法。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针对数据隐私保护算法
区别在于,区块链隐私保护范围更广,方式方法不一,它包含跨链隐私保护,跨链隐私保护更针对性,相对而言有独有的、统一的算法要求。
区块链中的隐私保护可以大致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地址/身份隐私:这主要是对用户的身份和地址的保护,以及对用户账户余额,不同账户之间的关联进行保护。黑客在进行攻击时,通常也是利用爬虫技术获取交易账本、社区信息等内容,对交易、用户等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攻击,主要是通过混淆网络、环签名、ZKP(零知识证明)、通道隔离等手段
网络隐私:这方面主要涉及用户身份/地址和所在网络环境的关系,以及通讯内容的保护。通常来说,黑客是通过爬虫技术获取节点公开信息,以及部署节点监听网络信息,从而实现对网络隐私的窃取。这里主要采用混淆网络、闪电网络、可信第三方转发等方式解决。
跨链隐私:区块链的生态并非只是一条单一的链,而是由无数不同的链所构成。这些链在进行交互时需要执行跨链操作,这里便主要涉及了跨链数据以及相关地址的保护。由于不同链之间的差异性,跨链时往往也是区块链隐私保护最为脆弱之时,黑客通常会通过监听节点,截取跨链数据获取敏感的隐私信息。针对这类情况,主要是利用 ZKP、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来解决问题。
交易/合约隐私:这主要是对智能合约的数据、交易池信息扥进行保护。黑客采用的方式也主要以三明治攻击、抢跑攻击为主。解决方案则主要以零知识证明的二层扩容方案(ZKRoolup)、TEE 为主。
应用隐私:这是针对区块链应用而进行隐私保护,主要包括开源代码中的 BUG、支付敏感信息、密钥安全等内容。黑客往往是通过盗取私钥、利用代码漏洞等进行信息窃取。相应的,也有诸如KYC身份认证、代码审核等手段进行预防和保护。
参考资料:【区块链中的隐私保护】:https://blog.csdn.net/shangsongwww/article/details/89512956
****【新互联网时代中的隐私保护】 ****:http://news.sohu.com/a/537339804_121051663
上网找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