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51单片机接一个数码管,共阳的,共阳的管脚直接接电源VCC,剩下的八个管脚都通过1K的电阻接到一组IO口上,如果是P0口,每个管脚要接上10K的上拉电阻,P1,2,3,不用上拉。为什么
你可以看看51的结构示意图,里面有每个端口的连接方式
P0口内部不带上拉电阻,所以要外加,其他口有上拉电阻
P0口作为I/O口输出的时候时,输出低电平为0 输出高电平为高组态(并非5V,相当于悬空状态,也就是说P0 口不能真正的输出高电平)。给所接的负载提供电流,因此必须接上拉电阻(一电阻连接到VCC),由电源通过这个上拉电阻给负载提供电流。 P0作输入时不需要上拉电阻,但要先置1。因为P0口作一般I/O口时上拉场效应管一直截止,所以如果不置1,下拉场效应管会导通,永远只能读到0。因此在输入前置1,使下拉场效应管截止,端口会处于高阻浮空状态,才可以正确读入数据。
由于P0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是开漏的,不管它的驱动能力多大,相当于它是没有电源的,需要外部的电路提供,绝大多数情况下P0口是必需加上拉电阻的。
1.一般51单片机的P0口在作为地址/数据复用时不接上拉电阻。
2.作为一般的I/O口时用时,由于内部没有上拉电阻,故要接上上拉电阻!
3.当p0口用来驱动PNP管子的时候,就不需要上拉电阻,因为此时的低电平有效;
4.当P0口用来驱动NPN管子的时候,就需要上拉电阻的,因为此时只有当P0为1时候,才能够使后级端导通。 简单一点说就是它要驱动LCD显示屏显示就必须要有电源驱动,否则亮不了,而恰好P0口没有电源,所以就要外接电源,接上电阻是起到限流的作用;如果接P1、P2、P3端口就不用外接电源和电阻了。而P0口是开漏的,不管它的驱动能力多大,相当于它是没有电源的,需要外部的电路提供,绝大多数情况下P0口是必需加上拉电阻的;
5、51单片机的P0口用作数据和地址总线时不必加上拉电阻。
这是 IO 的内部电路设计导致的,可以看看这篇 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