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char b;
unsigned int c;
unsigned short d;
unsigned int e;
} ABC;
const unsigned short code1[6] = {0x1607,0x1003,0x1008,0x2001,0x3002,0x4003};
void main(void)
{
ABC * p = (ABC *)&code1[0];
printf("%X\n",p->c);
}
请问:输出的是 0x20011008
为什么不是0x10081003 ?
这个确实和字节对齐有关系,前提是编译器是32-bit的。
在内存中映射的数据,是这样的:
07 16 03 10 08 10 01 20 02 30 03 40
对于int型,每个占用4个byte,必须是4字节对齐。所以起始地址必须是4的倍数。这是编译器优化的结果。
所以一般在定义结构体的时候,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往往会重新组织一下数据,进行4字节对齐: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char b;
unsigned short d; d和c换一下位置。
unsigned int c;
unsigned int e;
} ABC;
如果不能交换位置,比如图形文件的header,必须是字节一一对齐。那一般采用这个方式: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char b;
unsigned char c[4];
unsigned char d[2];
unsigned char e[4];
} ABC;
然后根据平台的大小端转换成正确的值
这个和对齐没关系,intel是小端序的,所以,高位在后面。
但这个问题,是大端与小端的问题。Intel 是低字节在前,例如:0x1234,在内存中是 0x34 0x12。
p->a=0x07
p->b=0x16
p->c为什么不是输出p->b地址后的4个字节,而是直接跳过0x1003。
看错了,确实是对齐的问题
这样就看得很清楚了,是不是